全世界只有台灣將公設的坪數轉嫁在屋主身上來分攤,
若是房價便宜也就使用者付費算了,
現在房價這麼貴,一間30坪房子若每坪60萬的房子,公設30%,就將近有5-6百萬是公設,這麼龐大的費用,是不是建商賺走了?
想請問公設有標準嗎?各位買房子懂得如何計算公設比嗎?
公設還真的是建商很大的利潤來源,一來是公設項目的建置成本遠比市價低,但卻都按照市價賣給消費者,對建商來說實在是營收的大補帖,而且許多公設根本就是官方的免計容積項目,業者增加公設來賣還不會吃掉容積,這麼好的搶錢方式,業者當然不會放過。
至於公設比怎麼計算?這就很複雜了,公設有分所有住戶共同負擔的大公,跟部分住戶承擔的小公,但大公、小公怎麼劃?只有規劃的建築師最清楚,有時連地政士都一頭霧水,要搞懂非常非常不容易。
公設比的高低取決於建商良心,消費者買到高公設比的建案,有些公設卻用不到,形同花錢買廢墟。
一切建商說了算啊,反正建商說公設比多少就是多少,根本沒商量空間,超級莫名其妙的
公設比高低由建商決定規劃,公設比高低看購屋者願意不願意買,如果公設比太高,可以不買另外建設購買,由市場機制買賣。
公設的計算真的把一件間單的事情複雜化了,30%的公設也不只是單純30%計算這麼簡單,如果公設就當作是房子的附加價值,房屋的能以實際的居住坪數來算,比方說公設普普通通的房子一坪賣50萬,公設比較好附加價值比較高一坪可以賣到60萬70萬,讓購屋者自己來衡量選擇......這樣是不是簡單多了......
公設比高低由建商決定規劃,公設比高低看購屋者願意不願意買,如果公設比太高,可以不買另外建設購買,由市場機制買賣。
這種話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其實根本很無言好嗎?....因為大家都高公設比,想買房的人沒什麼選擇,是能怎麼辦
最大利潤來源(關鍵)
應該還是買土地的價格 以及到底能夠蓋多少樓地板面積
扣除休閒公設外
一般大小公本來就要的 想偷也很難
不過如果不計法定容積的部分可增加
然後再想辦法弄到一些容積獎勵或移轉
壓低單位樓地板面積成本
那才真的賺很大
另外當然推案銷售的時機點也很重要
有些消費客層就是很喜歡多元的休閒公設,喜歡就買單,無法接受就再多看一些物件,覺得也不能算是建商賺錢的最大利潤吧,畢竟他是靠賣房子不是賣公設,公設只是附加,讓些許的消費者喜歡然後買單而已。
這大概沒辦法..一定要將公設的成本放到房屋單價中,單價一定會提高,這樣會影響房屋的銷售,對建商而言是個風險,所以建案廣告都絞盡腦汁讓數字看起來漂亮,吸引消費者購屋~
公設可以不照建築法規?建商成本墊高,自然反應到售價上,至於公設的標準如何計算,就算有建築法規及一訂標準,我想買房的消費者也搞不清應占多少,所以買房子還是仔細看看那些實體公設符不符合自身需求,預算是否能接受比較重要~
對啊~現在還有一堆公設比3-40%以上的,不曉得在搞什麼東西,不知道現在公設比越來越高是政府規定,一定要占這麼多百分比還是真的建商要A錢...若是真建商A錢.......政府怎可如此放縱呢?
曾聽過公設比33%以上都是賺很大
但實際上還是以內部規畫為主
建商利潤主要應該是土地成本、容積及獎勵之類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