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政黨輪替之後新政府想要積極推動都更,但是要推也要推的有方法
而不是任意地讓容積獎勵不斷提高
容積獎勵不斷提高的後果我想只有越來越高的空屋率
還有居高不下的房價
還有住戶吵著要糖吃,只要住戶覺得建商給的坪數少一坪就要開始該該叫
嚷嚷著說建商要強拆,侵犯居住權利等這種不利於都更的言詞...
well,看到今天新聞報導說,稅負減免的方案或許可以多少使民眾提高都更意願
但都更不是一兩條條文修改就可以加速的,而是全面性的檢討過去為什麼無法加速都更
以上
來源出處: http://www.dg543.com/thread-373-1-1.html
在今年政黨輪替之後,小菜提出了許多推動都更的政策,還記得上個月還提出都市更新能夠創造4000億的產值?!說實在的這4000億的產值最後都會到哪裡?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答案,不外乎就是建商,全國的空屋率不斷上升,而台北市都市更新通常都是四五樓左右的房子改建成高樓大廈,製造出更多的房屋?這到底是幫助房價助漲還是真的想要創造更好的居住品質啊?
確實建商想賺錢,住戶也想賺錢,政府一直放寬容積獎勵的上限,使樓層越蓋越高(當然也是要真的有成案拉),但現在卻呈現一種現象,都更大家都知道必須要住戶和建商達到雙方共識才有可能繼續下去,但是只要住戶覺得自己坪數不夠(一坪換一坪有夠北七)就要開始打鬧,開始裝可憐搞得好像已經要強拆你家一樣,那政府應該要做的不是無上限的開放容積獎勵,而是更有效地去解決建商和住戶如何達到共識,並且灌輸民眾正確概念。
最近政府還擬法要將公共設施不計入容積計算,以增加容積獎勵去提高都更意願,心裡在想政府沒別招了嗎?政府一味的提升獎勵就能解決問題嗎?確實是可以去達到所謂的一坪換一坪,但人是貪的,前幾天還有新聞說,1坪換1.5坪.....那會不會以後有說人為什們他們1坪換1.5坪!我想要1坪換2坪,到時又要上演誰誰家被建商壓迫,政府無視居住權利,政府要強拆你們家等類似這種事件或許會有下一個標題叫做“龍腦2.0”XD我看分明是豬腦吧.....
一坪換一坪,舊屋換新屋,已經算是非常優惠了
一坪換1.5坪真的有點過火了,再來,為什麼稅還要減免?
已經換成新房子了,負擔新房子的房屋稅有甚麼不對?
我們鄰居還說,現在先不要都更,繼續凹下去就會有更優惠的方案出來,覺得都更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說的沒錯!其實個人也覺得都更最大的問題在於人性本貪,政府應是協調建商與住戶的利益分配,而非因為住戶建商都吵著要糖吃,就發出更多的糖滿足雙方。這樣一來不僅都更原有的公益設施性質蕩然無存,變成市區內出現一棟又一棟的高樓;當地的交通跟土地承載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若是雙方一喬不攏,不是演變成建商不願參與都更高喊誘因不足;大概就是住戶又哭訴政府強拆,最後又回到原點。因此個人不是很看好中央政府此次的都更措施。
個人覺得之前台北市地政局長李得全說得很對,容積獎勵非但不是都更的解方,反而勾起人性的貪婪,建議取消容積獎勵。雖然很多人會說沒有誘因,就不會有人要都更,但台灣的屋主普遍沒有維護房子的習慣,若不都更,就是陷自己於危險之中,等到自己面臨危險時,自然就會想都更了。
況且浮濫送容積,使區域湧進更多人居住,但基礎公建卻沒有同步跟上,這樣反而使居住安全打折,違背都更本意,所以個人認為,容積獎勵不應該被拿來當作鼓吹都更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現在都更政策根本在亂搞了吧XDDDDD 這就是學者當官的問題 沒有實務經驗 訂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政策 太好笑了
帥過頭的建議很好
地價稅加十倍
房屋稅減為1/10
就可以
一坪換一坪,舊屋換新屋,已經算是非常優惠了
一坪換1.5坪真的有點過火了,再來,為什麼稅還要減免?
已經換成新房子了,負擔新房子的房屋稅有甚麼不對?
我們鄰居還說,現在先不要都更,繼續凹下去就會有更優惠的方案出來,覺得都更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是室內 坪 一平換一平
現在成功的案例 都是這樣 還會有配車位
現在房子有公設 沒人會願意 權狀平換權狀平 ,用頭腦想都知道
都市更新是為了讓住宅與環境改善,進而美化都市景觀提高住宅生活品質,因重建.整建而再生.但因住戶看法不同造成推動困難覺得要有公權力介入不是一再獎勵讓大家覺得留到最後是最好.
聯合報(先不管他們編輯的英文程度)
上禮拜二的社論及上週六一篇投書都有寫到
那就是都更(容積)獎勵其實都進入了私人口袋
私利凌駕公益 這才是都更的大問題
從十幾年前都更條力 到現在小英拼老屋重建(沒錯 根本不是都更)
都犯了上面這個相同的錯誤
更重要的是 出發點都是拼經濟
不是在促進公共利益及都市改善
這樣搞下去 真的絕對會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