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為利率低,說租不如買,但是現在又面對央行升息的疑慮,銀行開始緊縮不動產的貸款,在薪水不漲反退的情況下,買房自備款似乎變得遙不可及,到底現在是買房繳房貸划得來還是租房子繳租金就好?
或許可以用你自己的「現金流量」來判斷,租房時每個月的房租,以及買房時每個月要還的房屋貸款,兩者比較租與買你所能擁有的現金流量多少,如果繳房貸只比繳房租多一點點或剛好打平,我會選擇以繳房貸取代繳房租,畢竟繳久了房子是自己的。
我跟樓上一樣
如果同樣的居住環境 租金跟房貸沒差多少
那繳房貸好
但是!
還要看你有沒有頭期款
頭期款不足 就只能繼續繳房租
我也會選擇繳房貸耶!如果每個月都付差不多的錢,付租金房子永遠都不會是自己的!
雖然2樓說的現金流量是務實的,但有時候要看您個人的價值觀,有些人覺得辛苦繳了將近一輩子的房貸,即使擁有房子也是辛苦,一路走來,不敢玩、不敢好好享受人生,還要細心呵戶房子有沒有問題,租房子就不同了,可以享受更多的時間與金錢使用,就像車子,有人視為代步工具,有人則視為身分,一樣在路上跑,感受價值卻不同!
如果有看到自己喜歡的房子,能繳得出頭期款的話,我一定會選擇繳房貸的方式!畢竟繳完房子也是自己的了。
這真的是價值觀的問題(差異)
沒錯 直覺上多數台灣(華)人會認為如果財力夠或手中現款夠
都會拿來買房當頭期款
而這是一種把房子當作財產 商品的觀念
無論成因是什麼 都幾乎根深蒂固地存在我們腦中
但看看其他民族或國家
扣除少數資產族外 這樣操作的比例其實不高
大部分都是租房 或者如果買也不會追高
(近年各國的房貸信用危機確實和信用過度擴張有關)
因為(特別是歐陸) 他們對居住 認為這是公部門必須保障的一種基本需求及權利
所以並不需要特別透過購買方式來滿足
而且背了房貸後至少有20年的資金是被綁住的
如果這時有其他必須用大筆錢的計劃
如遊歷各地增廣見聞或進修 就會難以或無法實現
所以 真的純粹就是價值觀問題 無好壞 純粹看個人選擇
當然在能力能負擔的情況下,買房實際上是比租屋划算,雖然房價可能會有波動,但就算價格有起伏,不動產也可以作為融資工具,當你有資金需求時,不動產抵押、增貸都是救命的好幫手,如果只是租房的話,除非真的能省到錢存起來,不然想一時拿出大筆資金需求,基本上難度相當高,所以可以的話,真的還是比較青睞買房而非租屋!
如是單身家庭用繳房租好,多一些錢來存買房頭期基金,將來喜歡房子可以買下來,做為全家安定下來的房子,全家不用搬來搬去。
有能力當然是繳房貸!!!
如果版大身上弄得出來頭期款的話,當然是繳房貸比較好啊~月繳差不多,還能擁有自己的房子,如果沒有頭期款的話,還是只能乖乖繳租金阿~~
若你的工作穩定有固定薪水及有足夠的頭期款,建議還是買房較佳,買屋的好處是房子有增值空間,也較有安全感,不用看房東的臉色,看過一篇文章說買房是最大的存錢筒
「居住選擇權」應該要由自己來掌握,要不要買房應該以當下自己的「機會成本」和需求來判斷,做最有效的利用,別讓租金或房貸的數學問題來決定自己該買房或租屋,若是要買屋就算在高房價之下,還是有機會找到便宜的房子。
「居住選擇權」應該要由自己來掌握,要不要買房應該以當下自己的「機會成本」和需求來判斷,做最有效的利用,別讓租金或房貸的數學問題來決定自己該買房或租屋,若是要買屋就算在高房價之下,還是有機會找到便宜的房子。
「居住選擇權」應該要由自己來掌握,要不要買房應該以當下自己的「機會成本」和需求來判斷,做最有效的利用,別讓租金或房貸的數學問題來決定自己該買房或租屋,若是要買屋就算在高房價之下,還是有機會找到便宜的房子。
大部分的推銷話術告訴你的是,你繳了房租那麼多年,最後都是給房東,自己卻一棟房子也沒有,真是太糟糕了。但是話術中沒有告訴你的是,如果你從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工作,22歲要繳63.6年的房屋租金才會等於你花錢買一棟房子!用同樣的錢去租屋,你可以一路租到85.6歲,以台灣人平均餘命80歲來算,可以一路租到你死了5年之後還可以住!
如果身上有錢工作穩定當然選擇買房,但是如果身上沒有多餘的存款,還是會選擇租房子,當然如果父母有房子,跟父母住也不錯
經濟不寬裕買房會被貸款追著跑 玩樂須減少.租屋比較有閒錢買東西無用思慮.不過我還是覺得買房可強迫自己儲蓄往遠來看,買房還是划算.
台灣每月租金約1.7萬元,比起新加坡、紐約、倫敦動輒7萬元起跳便宜許多,建議趁現在台灣租金便宜時選擇租屋就好,房價雖然利率低,但是房價實在太高了,所以我認為「買不如租」。
台灣每月租金約1.7萬元,比起新加坡、紐約、倫敦動輒7萬元起跳便宜許多,建議趁現在台灣租金便宜時選擇租屋就好,房價雖然利率低,但是房價實在太高了,所以我認為「買不如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