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投資房地產的人,都會挑選周邊有建設或話題的地方作為標的,但是進場投資的時間點有時就差很多,到底進場下手除了房價便宜外,還有什麼時機是比較穩妥的?
台灣房地產過去是走長多格局,大漲小回.2015年以後,因為工作人口減少,將開始走長空格局,價格會長期一路緩慢向下,走日本模式~所以也要有心理準備,不是像以前那麼好賺啦~
對自住客影響不大,長期持有入住時間最少十年,不走短期也可出租,房地產景氣有好也有不好,買房或投資地段環境很重要,聚集人多地方是景氣指標。
任何投資行為,都很難做到「買在最低點」的水準,如是以自住需求為出發點的買房,居住的品質遠比房價高低更重要,購屋者如果發現合適的房子,只要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所能負擔得起的,就一定要把握機會。
不管是什麼投資,能掌握到進退場的時間點......那不得了......人人都發大財了,投資房市的最佳時機基本是都是好幾年才能遇上一次的,你得對區域的發展遠景有比別人更深一層的見解......
買賣雙方成交的習慣需求,有時影響景氣好壞,像是北中南的購屋民眾大不相同,北部投資客通常在建案消息一出就開始進場,但中南部的投資客可能等到建設都完工了還在考慮。主要是因為北部建設的變化若是被政客取消對房市影響有限,因為頂多是從A換成B,但南部可以利用的面積大,而且明顯受到地方政治的影響,就像是高雄已經在蓋的輕軌第2階段換了市長還不是一樣停掉,交通利多一停擺房市影響就來~
基本上台中的商業區土地是很夯的,尤其台中站區甚至曾創下區域新高價,可能是因為本次標售的許多高鐵站區都是黃金地段,其中台中的中二、中三商業區土地,偏離站區核心,附近較多工廠,周邊發展環境較不佳,所以走向流標下場,但不代表這裡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