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案的廣告真的有時騙很大,像我弟買到的房子,當初廣告說是買1送1,標榜大空間的夾層屋,平均單價約較市場行情多出30~50%,很多人以為多花30%的價格,卻可以買到另一層樓,很划算,後來才發現,頂多只能在天花板上隔出空中儲藏室。
通常廣告本來就會誇大啦,但這也差太多了吧...不知當初合約上是怎麼寫的,如果合約本身就有爭議的話是可以申訴看看的!
民眾有購物糾紛不論是房屋仲介或代銷案件,都可向地政處申訴,目前受理最多爭議的案件是以使用面積灌水占最多數,通常都會建議業者與消費者和解,一旦業者有違失第一次至少就會開罰六萬元的~最重要和約內容一定要載明清楚詳細較有保障!
建案廣告有不實廣告,以房屋買賣合約為主,如果合約內室內坪數、建材跟實際室內坪數、建材不符合,也是建案不實廣告,建商必須賠償給購屋者損失金錢。
大多數夾層其實本身就不合法,看一下當初廣告內容或合約,裡面是否有註記夾層的坪數,如果沒有的話,那夾層就是違法的了
廣告就是用來吸引人的阿,你們就被吸引了,所以那個廣告有成功,吸引進去之後所謂的買一送一他們一定有另外的說法,之後的一切都是以合約為主,不是以廣告為主阿~
板主胞弟買的該不會是那家新x來x的案子吧
這家賣的東西惡名昭章啊 就是把虛坪當實坪在賣
一般建商就算推挑高屋 也不敢跟消費者明說作夾層
可以一坪當兩坪用 置多是用廣告詞閃爍暗示
當然啦 廣告都會騙 但之前張金鶚抓得很兇
所以不敢騙很大 而且一定都還是會有一行很小的字
寫著 廣告內容僅供參考一切以實物為準
建商廣告本來就是為了吸引買氣而作的,都花了廣告成本當然希望可以帶來最大的效益,因此往往內容還是有些會誇大不實。
還是建議簽約前要詳閱合約,或是多比較詢問專業人士比較正確。況且夾層本身就不合法,如果因為預算考量而購買,還是得先比對坪數及建材是否符合。
現在違建查蠻嚴的..根據規定,新建案不管是挑高3米6或4米2,都不可進行2次施工,否則即報即拆。即使是中古屋原附有的夾層屋,若有意重新裝潢,也需要先取得建築師室內裝修許可證,否則還是可能被報拆。
建案的廣告真的有時騙很大,像我弟買到的房子,當初廣告說是買1送1,標榜大空間的夾層屋,平均單價約較市場行情多出30~50%,很多人以為多花30%的價格,卻可以買到另一層樓,很划算,後來才發現,頂多只能在天花板上隔出空中儲藏室。
如果還有當初廣告的傳單,廣告之說明及樣品屋之示範應成為契約內容之一部份,你可以告他的。
真的夾層這方面也要看看是否合法,不要因為廣告很吸引人而上當受騙了,像樓上說的若真的要簽約時,最好找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一同前往,不然沒看清楚簽下去就麻煩了~
雖然賣方有廣告誇大之嫌疑,但樓主的弟弟也未免草率了吧,買房子是上千萬的事情,怎麼會不仔細看清楚了解清楚呢?挑高的部分只能做儲藏室?這不太可能吧,挑高至少都3米6兩層各180公分足夠多數人站立了。只能說這個事件只能怪自己太笨了。
市面上夾層屋大部份屬於違章建築,而建商規劃「夾層屋」銷售,是在同樓層中增建夾層面積,以增加使用空間,增建面積未計入權狀坪數,若遭舉發隨時會被拆除,購屋前一定要多加留意。所以事先在契約書中約定面積計算方式,以免坪數遭灌水。
原PO弟弟的狀況好像有被騙吧 基本上你看廣告都不太準啦 即使有樣品屋給你看也不準 因為實際坪數都會縮水啊 買房前真的要注意啦
看到這樣吸引人的賣屋話述或廣告詞,買房子前真的要搞清楚,別一下子以為真划算,要先搞清楚你買的房屋是合法登記在權狀的樓中樓,還是夾層屋,兩者並不相同,有的根本沒有登記在權狀的夾層屋,只是利用房子的挑高空間,再私自加蓋一層樓,到時衍生出的買賣糾紛,也無勝算。
買房子時對於這些小細節如果真的不是很懂的話,最好請比較了解的親友一起去看,可以避免被銷售人員話術混淆,這樣下來,多看幾次房子自己也能累積經驗,降低被騙的機會
建商廣告好比現在競選候選人的競選口號誇大.兌現與否不知,消費者買房時自己要去停.聽.看才能買到好的房子.不要聽信廣告說詞買後才來打官司就累了.
除了樓上說的這些陷阱外,千萬小豪宅輕鬆成家,也是常聽到的廣告詞,尤其在台北市區,一戶一千萬的房子越來越少,所以小資族多半很心動,但是這種所謂的小豪宅,其時在銀行鑑價時,會歸類在套房,所以貸款成數只剩5成,很多人因為預售下訂,卻沒想到銀貸成數不足導致自備款不夠,無力購買,最後退掉房子,還必須賠償違約金~~
除了樓上說的這些陷阱外,千萬小豪宅輕鬆成家,也是常聽到的廣告詞,尤其在台北市區,一戶一千萬的房子越來越少,所以小資族多半很心動,但是這種所謂的小豪宅,其時在銀行鑑價時,會歸類在套房,所以貸款成數只剩5成,很多人因為預售下訂,卻沒想到銀貸成數不足導致自備款不夠,無力購買,最後退掉房子,還必須賠償違約金~~
一般小套房會有這個問題,但是如果在市中心捷運站附近的地點,基本上都是七成~八成貸款,總之還是地點...
那也得怪當初沒有看清楚,買房子怎麼能只看廣告就買了呢?合約應該都有載明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