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239922
先上新聞連結
大家以前都以為建商隨便都是賺3 50%以上
但那可以說是錯誤觀念
就連大型建商都沒有辦法賺到這麼高的利潤
不然人人都去當建商就好
實際上利潤
以中台灣地區蛋黃區來說,假設一坪土地價格為60萬元整,土地建蔽率50%、容積率120%來說,要蓋一棟地坪40的透天,土地成本為40坪X60萬元=2400萬元。
容積率120%來換算,40坪土地可以蓋到48坪建坪,再加上陽台、電梯空間、機械室等,以總面積75坪來計算,建蔽率50%來計算約莫可以蓋3.5層樓。
以台中透天現況營建成本低抓16萬元來計算,75坪X16萬元=1200萬元,光是土地與營建成本,總金額就達3600萬元。
建商的販售期,不論是請代銷業者或是自行出售,管銷成本以最低15%計算,3600萬元X15%=540萬元,再往上加來到4140萬元,而順利銷售出去,也須負擔房地合一稅,業界普遍回推為售價的4~5%,以4%來計算,又多了165.5萬元。
以上成本相加,這棟房售金已經來到4305.6萬元,但這還未加入建設公司的利潤,若建商利潤抓10%,獲利為430萬元,這間房的最終總價就來到4735萬元。
一間房就能獲利430萬元,看起來是筆好生意;但是這430萬元,建商還要負擔營業所得稅、股東盈利、營業稅等其他稅負,而這些假設忽略了購地至成屋、且是順利銷售的時間成本,若整體抓4年時間,430萬的利潤,年獲利率僅2.27%
結果年報酬率只有慘澹的2%多
我們算3%好了
可能還比股票投資利息還低.....
這幾年缺工缺料影響
真的實際利潤都被壓縮
早就說了 建商本來就不好賺 土地空著也要繳地價稅阿
即便版主說得不錯,但不管營建成本上漲、缺工缺料..建商都會算進去吧...那些有財力的大建商,早就累積不少土地地存貨,加上賣方市場,現在還是有相當的利潤,尤其是代銷業..我看也賺不少了...當然那些一年才推1、2個建案的小代銷就如同投資散戶,要不見好就收、要不牛步等待。
大者恆大!!
現實就是原物料上漲速度比房價上漲速度更快,更別提工人的問題
真那麼好賺台灣早就滿地房子 以前一坪10幾萬真的回不去了
國內房地產因國際原物料上漲,預售及新成屋房價被業界認為也必須上漲,但近20年台灣的消費者物價上漲了9.5倍,而生產者物價僅上漲了四倍。換句話說,消費者物價上漲速度是生產者成本的兩倍多。
錢包厚度,趕不上物價飛漲速度,更趕不上大企業財團及口袋深的投資人,早早就在營建成本未上漲前就已經布局購買土地及房屋存貨,當生產者的物價沒有與消費者的所得成比例成長,就等於變相的漲價,
與其他歐洲發達國家相比,國民所得很明顯,台灣的生產者物價不應該有上漲的背景,台灣企業單方面調漲消費者物價,反而讓他們的利潤不斷增加。
這還是算透天成本,如果大樓的營建成本更高,再加計土地成本還有管銷費用,應該更可觀
除非台灣戰爭或是大地震 不然房價很難跌啦 就算大地震天然都更說不定漲更兇呢
購買土地、營造大樓建材成本、人事成本年年提高,房價很難跌到便宜,看物價成長40%反而看房價成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