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判斷我未來的房子裡面,不可以有鄰居是辦公或是工作室?
現在住的公寓,還有人開繪畫班的,感覺出入的人都複雜了。
我朋友家就是在那種住辦合一的大樓裡,真的感覺環境不太好,出入的人也很難控制,只能買房子前多注意了.....
住辦缺點就是人員出入複雜,因為純住宅居住品質較好;房子若蓋在商業區,就有可能是住辦大樓 !
住辦大樓有住宅和辦公電梯是分開的,若那麼在意就選這種房子台灣小公司還蠻多.
可以查土地使用分區,北市、新北市政府規定住宅用地只有一樓能規劃當店面使用,如果是商業用地,那全棟都可以做商業使用,建議你買房子前可以看建商的使用執照,每個樓層做什麼使用,都會寫得很清楚。
大樓鄰居要把房子做何用途,私有財產,只要不是非法的,誰管得著.
除了商業區
住三、住四也允許部分商業行號
不超過樓高的1/3層
所以12樓的房 4樓也有可能出現公司行號
買屋之前可以先詢問一下銷售人員,是否可以作為商業用途,住辦一起的大樓真的感覺比較混雜一些,不過若是辦公跟住家的電梯、出入口有分開控管的話,是倒也還好~
純住宅居住品質較好;但房子若蓋在商業區,就有可能住辦大樓
大樓內有辦公跟住家,感覺不是很好,
管理賓客進出管制不便,
外來的人在大樓製造麻煩問題,
辦公住家太複雜,房子買賣成交不高,
要十分考慮~
理論上 按都市計劃規定 住宅區內當然是不能設商號或營業 實際情況樓上都大致說了 而癥結其實有二 一是台灣實際上當住宅賣的 不見得是蓋在住宅用地上 二都市計劃"檢討"弄成不倫不類 商業地可以另外加註之幾之幾或特 住宅區也如法炮製
第一點 不只是商業區上蓋住(豪)宅 工業區 農業區等等也都一樣 期時查建照使照通常都看得到 問題就在於有些消費者不見得清楚 看到低價位就樂昏了
第二點則是台北市最嚴重 簡單舉例 年初還吵得不可開交的師大夜市爭議 其實最重要因素就在這裡 明明是住宅區 但因為之後細部檢討又允許某些住宅區(如住三住四之幾)可以"有條件"商用
綜合以上 個人真的認為 一些都市計畫檢討 根本有護航某些特定人士之嫌 必須徹底重新檢討 否則如師大夜市這樣的爭議還會不斷發生(該爭議其實也還沒真的解決 只是過了新聞熱度大家不再關心而已 但問題還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