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台中市府賣底價160億元的地 引起民間質疑政府帶頭炒房的新聞
先前在版上也有看到心之所向原是社宅用地的罵文
兩件事情接連的曝光,也不難理解民間為何會有反對的聲浪
不過就我自己的認知
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其實每年都是在虧錢的
台中近年又投入許多資金在捷運的建設上
因此市府所言的「市庫空虛」一詞其實蠻有可信度的
若扣除賣土地的收入
地方建設發生爛尾或延宕的情況
豈不是更容易引起民怨嗎?
先說本文並不具有任何的政治立場
僅是想問問看板上的大家
地方政府賣地擴充市庫,大家真的那麼反感嗎?
補充市庫我沒意見
我覺得大家普遍會不爽的主因
應該是因為人民沒辦法真正決定政府的預算該花在哪邊吧?
如果政府願意深入傾聽民意
然後把預算花在刀口上
那就算賣地補充市庫大家應該也沒話說吧?
(不過社宅拍賣給建商那個案例我個人還是覺得不可取就是)
必需知道 無論中央或地方 賣地的理由到底在哪裡
畢竟 如果是國(公)有地
那不就應該是全民資產
賣給私人(無論特定與否) 不是很奇怪嗎
而且事實上 賣掉之後的經費 政府也都很少交待用到哪裡
事實上 以地方政府規(重)劃售地
其實很多情況都是政治目的
這才是最讓人質疑詬病處
這次台中市府賣地的背景其實是區段徵收,
要把配餘地賣掉。
但其實問題從區段徵收制度開始就存在了,
目前的狀況是要多徵收地來標售,
才能返還開發經費給平均地權基金。
造成如果要徵收,就總是得多徵收的狀況,
但照理講應該是需要多少用地才徵收多少,
民眾的地被徵收,
預期會作公共建設用,
但最後卻是被賣掉,
怎麼說還是怪怪的QQ
感覺問題可以從區段徵收制度開始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