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土地法「地價稅按每一土地所有權人在每一直轄市或縣(市)轄區內之地價總額計徵之。」簡單的說,土地所有人同時在不同縣市擁有多筆土地,是分別被各地方政府課稅的,並不會全部加總在一起,而且是被課徵累進稅率,譬如:
若以公告地價4,000萬元的土地為例,位於台北市只需繳40萬元地價稅,而相鄰的新北市卻需要繳58萬7,250元的地價稅,縣市間同價不同稅的計算方式,各位覺得公平嗎?
公平啊~
狀況:
1.不然我有19筆土地在台東,然後有一筆土地在新北市,然後一起算新北市的費率
→這肯定不公平
2.我有19筆土地在台北,你有19筆土地在台東,我們面積一樣大,然後課一樣的稅
→這肯定不公平
我想,大部分會訂出來的,已經盡量是再取公平的最大公約數了!
當然就任何現有法條,你一定可以鑽出不公平之處
但,若只為了平衡這個不公平
你可能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跟民主社會是一樣的,法治是兩面刃
台灣的房地產稅制,隨著時間演變,當初許多制度的設計現今已經嚴生出許多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政府應該檢討,讓房地產稅制健全,房地產才不會無厘頭的暴漲~
基本上算是公平合理吧!畢竟同樣公告地價的土地,可能就因所處地段,在外界眼中的價值天差地遠,因此採用不同稅率課稅也是正常的。否則同樣公告地價四千萬的地,在台東和在台北,就算台東的地大上好幾倍,但應該也會有不少人看上台北的資源及蛋黃地段,所以課稅費率自然也應不同。
地價稅地方不同繳稅不同,台北市公告地價土地,地段不同豪宅區增值力強,平民區地價當然不同,看起來很公平,過一段時間又來了要調整稅率,讓稅率制度合法化。
個人覺得這不是公不公平的問題,而是稅制本身有問題!因為公告地價並不能反應實際的土地價值,形成市價、稅基不同調的情況,但不同縣市的不同地段,市場價值差異大,但公告地價卻沒什麼差異,才會發生同樣公告地價,稅負卻截然不同的弊病。
所以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全國都採市價量稅,因為市價才是真真實實的反應了土地價值,然後再採取統一累進標準,既能兼顧量能課稅原則,又能確保稅務一體性與公平性,但要等到以市價量稅,可能還要等很久。
各縣市區域稅制規定不同,也不能說不公平,只是還可以改進,讓稅率更趨合理。
房地產稅制已隨著時間與空間演變,許多制度設計已不合時宜,導致現今諸多扭曲、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
可以參考下列圖表..主要是地價的累進起點的制度,因為地價的現值總額若沒有超過基準,則適用基本稅率,若是超過基準,則適用累進稅率。所以累進起點的地價,會依各縣市土地公告地7公畝為主(700 平方公尺)的平均地價為準,像台北市相同價位以4千萬以內基本1%,而新北市基本適600多萬,累進後變成2.5%,因此同價位的地就會差了好幾萬~十幾二十萬,的確不合理。
主要是地價的累進起點的制度,因為地價的現值總額若沒有超過基準,則適用基本稅率,若是超過基準,則適用累進稅率。所以累進起點的地價,會依各縣市土地公告地7公畝為主(700 平方公尺)的平均地價為準,像台北市相同價位以4千萬以內基本1%,而新北市基本適600多萬,累進後變成2.5%,因此同價位的地就會差了好幾萬~十幾二十萬,的確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