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新制的豪宅稅,讓那些買豪宅的人來說,有是一大筆負擔,像實價登錄上的「華固松疆」15樓130坪,若是自用住宅的房屋稅,從39.8萬元爆漲至95.1萬元;若是非自用住宅,房屋稅要繳285萬元,連交屋時的契稅,都要繳 475萬元....真是嚇死人~
有錢人買得起多繳一 些稅收是可以的,但是這項政策突然的暴漲,以去年7月前後完工為界,可能前後差幾天完工的建案,稅差就差了2.5倍,這種突然的政策是最令人受不了的!
台北市新制豪宅稅愈來愈多,窮人桹本買不起台北市,搬的愈來愈遠地方買得起,課豪宅稅使房價愈來愈貴,愈來愈貴代表是豪宅。
政府打房抽豪宅稅,對於那些富人來說,不買台灣房產把資金外流投資,政府還是課不到稅
不要被報導騙囉
那是用即將開徵的臀房稅最高稅率下去算
才算出這樣 極大化 的結果
路段率或構造單價拉高 卻用時間點一刀兩切的方式確實很不合理
但是實際上市價恐怕更高
還有 有錢人哪會笨到自己名下登記到第四間房
讓財政部課那三倍的稅率?
想也知道一定會用人頭或公司持有名義避稅
所以 到最後實際增加的稅 沒有報導說得那麼多
事實上現在還是有很多避稅手段如透過贈與繼承
因為有每年免稅額 且還是用公告及評定現值計算 和市價仍有落差
我們平民來看的確是嚇死人,但新聞有時候很誇張,會將那些有錢人的豪宅稅說得很可憐,有的甚至離譜的將房貸本金、利息、管理費、傭人費...都算進來,然後再說一整年下來要繳近千萬,讓他們買的家從豪宅變成比一般住家負擔還重....... 那才是誇張。
噱人的好嗎 那明明只有極少數個案才是那樣 根本是媒體在亂報的....有夠瞎扯!!!!
這應該是那些經常投資的有錢人在佈局推翻豪宅稅的伎倆吧~~
除了豪宅市場外,壽險業近年來原本看好這些高等級層次,因此積極跨到房市撈錢,不但推大型BOT,也推了不少地上權的開發案,現在要面臨地價稅、房屋稅大幅調漲,連帶租金收益及投報率都受到影響,計畫趕不上政策的變化,恐怕也是壽險業當初投資時始料未及的!
看起來好像是政府關心房價過高有心抑制貧富懸殊問題,但仔細思考一下,豪宅稅的課徵根本就是政府為轉移焦點所拋出的一項「假議題」,就像是之前最低稅負制的推動,當時政府說是「劫富」的大改革,但最後卻在高達600萬元的免稅額下,大大地限縮了應有的課稅效果,這次的豪宅稅也差不多是這樣,只是企圖用現行房屋稅的「加強」課徵來做包裝,欺騙社會大眾對政府稅制的改革罷了!
豪宅稅對有錢人來說不多,只要房子每年增值不少,比銀行定存利息多,只有台北市土地少交通方便富豪多,台北市是國際都市化。
社會對房價不斷飆高都十分關切,所以政府拋出了這個稅制,多少可以賭衣些貝訶責的言論與責任,是時尚光從稅制是不能讓放價平衡的,政府還是應該要從根本面著手改革,包括對貨幣數量與房貸信用的金融管制、房地產價格資訊的公開與透明、土地資源的整體規劃..等等,政府對房地產業政策的立場與態度應該明確整合清楚才對吧~~~
房屋稅雖然是財產稅的一種,但就房價的高低而言,房子與土地乃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財政部想要藉用房屋評定現值提高來達到對豪宅課重稅,那就應該同時配合提高公告地價,併用地價稅來更有效地達成課徵「豪宅稅」的目的才對。
政府打房若全面實施實價課稅,政策太過對房市產生長期負面影響,窮人買不起富人也買不起後果可能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