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可思議,查閱房仲統計新聞~現在買房的人還以年收入百萬以下為居多?
現在的一般市井小民終於成為房市主力了嗎?
其實買房子是一輩子必備的,有了房子至少不會沒有固定居所而四處漂流~大部分的民眾不會因為收入少而放棄購屋,他們會退而求其次,選擇房價比較合理或價格偏低的區域來購屋,畢竟在這廣大的都會區裡,不會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建案、每一種產品的房價都貴到買不起,也沒有人規定買房子一定要買在市中心裡~
買房子最重要是量力而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房子才是要緊
這種業者自己做的統計真的有可信度嗎???
買房是長期不是短期,自備至少四成,有些少部份父母贊助兒女購屋自備款,用30年貸款可節稅、合法每年100萬免贈與稅,自住也可兼投資。
應該說是年收入百萬以上吧
不過還是看你所在區域
台北市要買房子真的不是自己
很會賺,不然就要有背景囉
到底月薪多少可以不靠爸媽買房?
應該只是不在台北市買,有可能到新北、桃園等地購買。畢竟財力不足的話,只好挑選蛋白區、較偏遠的地方,用通勤時間買總價較低的房子。
有規定收入多少才能買嗎,房子必要的時候也還是得買啊
只要投資得當,有存款,慢慢累積下來也是可以買到的
買房子也算是投資的一種,最主要是不要為了買房,連生活都過不了
只要是能力負擔得起的範圍內,個人還是覺得租不如買,靠薪水買房子要存點錢不容易,百萬年收入若是有基本的家庭負擔......一年要存個50萬都很難,還是要強制給自己一些壓力才能激發動力,沒有跨出那一步的話會覺得怎麼存都買不起房子......
假設你十年前花800萬在林口買一間房子,現在大概已增值了一倍現賺800萬,增值比薪水收入更可觀,只是往後的十年比較難講就是,但買了房子終究還是自己的,但若繼續租房可能十後還是覺得自己買不起房子......
外縣市居多啊,出了台北市都嘛便宜。但如果要在台北市買,年收一百萬都很辛苦啊!!
現在租金不斷走高往房價較低的郊區或是鄰近縣市找屋,以通勤時間換取買房的機會,才會出現這現象多的原因吧.
不是市中心的話還有可能,市區光是頭期款都湊不出來吧?除非是靠爸族
股市有三大法人及市場主力左右市場走向。房市則是由剛性需求及投資客共同運作的市場,
現在投資房市的環境沒有很好,因此看起來都是剛性需求,
有錢人早就有房產,新一代的年輕人也開始進入買方需求,
所以感覺都是年收入百萬以下的一般庶民。
首先 想知道 是哪個房仲發的統計?
再來 其實也不無可能
因為房仲的資料十之八九來自房貸
而現在大台北 特別是台北市
恐怕就算年收百萬以上也買不起
可能要數百萬甚至千萬
而最弔詭的就是 這類有錢人搞不好買房根本不(必)貸款
所以 相關資料顯示的反而是其它平價區的資料
因此就會出現反而是年收入較低者在買房
事實上 當然沒那麼單純
當然 一切還是要看那個房仲 是根據什麼資料所作的結論
很好奇這數字怎麼調查出來的,參考的價值跟意義好像也不高,難道年收入百萬以上的就不買房子了嗎?年收入百萬以下的本來就佔人口較大的比例,還有一部靠爸媽就吊打年入百萬的了......
是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銀行借貸寬鬆政策的關係 🙂
基隆以南的房子,基本上年薪都要百萬
除非你買10坪以下的鳥居
買房視為收入不一定要上百萬,基隆和平島、中正路、偏遠中古屋只要一坪10-20萬都有,有的賣不出去,因人口老年化,不少年輕人跑到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就業才能買當地房子。